
售前咨询
400-075-1863
售后咨询
400-688-8750

蔬东坡微信公众号
2019年有两家外企零售商进入中国,相较于国际第二大零售品牌costco落户上海而言,Aldi五月在上海开设第一家门店就显得没有那么的引人注意了,Aldi是德国知名的零售企业,以穷人超市的印象存在于德国,但是进入中国之后,Aldi与costco不同,costco进军中国时,并没有做出非常大的改变,反而Aldi在进军中国后,针对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做出了改变,这与人们印象中美国与德国人之间的刻板印象不同,那么Aldi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做出了什么改变呢?对于新零售又将造成什么影响呢?
Aldi为什么需要改变
Aldi与costco虽然同为零售商,但是盈利模式却不一样,Aldi以商品的零售之间存在的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价作为主要的盈利手段,而costco则不同,costco有着会员制的会费作为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在商品的售价上,只需要保证11%的利润即可,而其他的零售商例如Aldi,则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在这样的条件下,Aldi进入中国,如果还像在德国海森堡一样,通过廉价的零售来获取利润的话,那么在中国这个电商极度发达的国度,想必是要被逼到去喝西北风的。也正因此,Aldi需要改变,也必须改变,去获取更多的利润以保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Aldi作出的改变
那么Aldi又做了什么改变呢?
首先,从在静安区开设的Aldi零售门店可以看出其顾客群体,大多是时髦的老太太、健身的小姐姐、推着高档婴儿车的全职主妇还有拖家带口的外国人,从这些顾客群体之中,根本无法看出这是一家穷人超市。可以说,Aldi在进入中国之后,改变了廉价超市这一印象,转而做起了相对比较高端,面向中产阶级的零售店。
从其出售的品类之中不难看出这一点。就生鲜产品而言,品质优良,包装精致,但是价格较高,基本以根茎类,易保存的果蔬作为出售品类,而这也可以看出,由于价格较高,因此购买频率较低,生鲜的周转率低,因此不能够出售叶菜。
而酒品则是Aldi最为吸引人的商品,在海德堡仅仅出售1.99欧元的红酒,在静安却能够卖出69元的高价,其中的高溢价非常明显的支撑起了Aldi的利润空间。
然后就是Aldi对于自营品牌的销售,这是非常狡猾的一点,由于全部都是自营品牌,因此在外几乎没法比价,而Aldi又自带德国血统,对于中产阶级喜爱外国产品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高度精选,低SKU,使得同一产品的进货成本非常之低,这也为Aldi获取更多的利润带来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反观Aldi与costco,虽然二者进入中国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但是也很显而易见的有相同之处,即出售自有品牌以及低SKU,这也为国内的传统零售商提供了新的思路,是不是可以通过压低SKU来降低进货成本,通过出售自有品牌来增加更多的利润空间呢?
本文内容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