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News Coverage

“校园餐”腐败频发,智慧监管平台能否起奇效?

发布时间:2025年01月23日
          

2025年1月5日,在央视播出的电视专题片《反腐 为了人民》中,吉林省长春市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以下简称“七小”)原后勤主任戚世国通过与吉林省高尔夫餐饮管理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回扣方式收取利益。从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9年多的时间里,戚世国受贿23万余元。

然而,戚世国案并非个案。据悉近些年来多地发生类似 “校园餐”案例:有的校长临退休前利用“权力余温”与餐饮公司续签10年长约,引起了纪委监委注意,进而被查出其涉案100余万元;一所百年老校的党委书记与饭堂主任串通敛财;湖南省隆回县两任县委书记收受贿赂,放任不良商家将劣质米掺进学生营养餐⋯⋯

多个“校园餐”腐败新闻令人触目精心,不法人员从孩子口中“夺食”。1月8日发布的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公报提出,2025年,纪检监察机关将深化“校园餐”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这表明,校园食堂已被列入今年纪检监察机关的重点反腐领域。

但整治“校园餐”并非一日之功,整治“校园餐”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校园餐背后存在诸多难点。

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报道称,为了食品安全,很多学校一般不允许学生在校外用餐,午餐集中供应便有了一定的市场垄断性。其次,校园食堂的管理几乎完全由学校内部员工掌握,外部监督不足,而校长、后勤主任等人员又对校园食堂有足够的话语权,这为腐败滋生创造了条件。除了这些内部因素,学校食堂缺少外部监督也被认为是原因之一。学校食堂“招投标”方面的不透明性,更被认为是一大主要原因。

有媒体评论认为,学校食堂成腐败“重灾区”,也因行为大多呈小额、高频的特点,使内部监管难以“下狠手”,久而久之就滋生出更多的“蝇贪蚁腐”。同时,这类案例中,小到食堂采购员、财务管理,大到总务主任、校长,再到各校可能对接的多个供应商,校园食堂贪腐的方式繁多、隐蔽性强,也让外部监管力量不足以应对,难以及时触达“食堂贪腐”的病根。

应从多方面着手,整治“校园餐”问题。

首先,解决“校园餐”腐败问题,必须要求校园食堂的招投标、食材选用、财务支出等方面做到公开透明。教育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应当着重监督供餐企业的生产源头和流通环节。

其次,各地方可建立家长义工监督机制与直通后厨检查通道,一举解决监管部门人手紧缺的结构性难题,还增加后厨透明度。此外,在已有的“校长陪餐制度”基础上,还可尝试建立“家长陪餐制度”,加强家校双方监督协作。

第三,各方应该联合制定完善“校园餐”各项制度标准,明确餐食质量、准入、运营、退出、处罚各项标准。

最后,探索建立由政府方、消费方、供应方三方监管的“智慧监管”信息化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实现对食材的溯源、采购、配送、净菜、冷链、加工以及学生现场用餐情况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家长可以通过手机实时观看食材加工和学生现场用餐情况。

通过信息化平台结合大数据监管,对校园餐招投标、订单、食材采购、运输、加工等各环节进行可视化监管。一方面监管方、学校方对膳食经费、供应商、食材价格、加工过程等可实现透明监管。另一方面,家长通过平台可实时查看就餐情况、餐饮质量,阳光公正。

智慧监管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是近年来各地区主推的有效措施,我国校园食安正处于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推行互联网+智慧监管应用,尤其是对食材采购环节的严格把控,确保食材原料可追溯,实现阳光采购被明确写进政策中。

2025年,蔬东坡正式首发食材阳光采购平台,致力于用信息化管控校园食安,尤其是校园食材的全链路管控,帮助监管方、学校、平台运营方、供应商等创造价值,实现食材采购的阳光透明、公平公正。

蔬东坡食材阳光采购平台发布至今,已经成功研发了100+项以上功能,系统涵盖食材追溯、食安监管、供应商分拣、人员管理、财务系统、食安智慧监控大屏、膳食经费管理等多个核心功能模块,并且保持每周迭代的创新频率。目前平台已成功助力贵州省、云南省、江西省、河南省、上海市、临沂市、包头市、杭州市等多省市打造食材阳光采购平台,帮助当地监管方、学校、运营方、配送商等实现食材阳光采购、公正透明。

免费试用

免费试用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方案报价

方案报价

资料下载